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機動車擁有量急劇上升,道路交通問題層出不窮。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
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現狀
智能交通系統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逐步從技術研究開發走向應用。智能交通標準化,作為推動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轉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的重視。智能運輸系統標準的應用效果,是衡量產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在國際社會、發達國家,還是在中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競爭正日益白熱化。
目前,涉及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的國際性組織主要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等。這些國際標準化組織由原來的分別獨立工作,逐漸走向協作工作,共同制定標準并實施標準的檢測。其中,大型跨國集團(如汽車企業、通信設備制造企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建立了智能交通標準化組織,積極推動產業發展。
隨著智能交通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智能交通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目前,智能交通技術發展的總體趨勢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交通運行態勢精確感知和智能化調控,載運工具智能化與人車路協同控制,基于移動互聯的綜合交通智能化服務,主動式交通安全保障與交通應急聯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底,中國民用車輛高達1.72億輛,并且還將以12%速度增長,交通擁堵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難題。國外澳SCATS、英SCOOT、美QuickNet4、日本KyoSan、西班牙Sanco等各種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在國內都有應用,但各地交警反饋并未解決其擁堵問題。國外所有交通管理模型都基于人口、車輛數量穩定的狀態建立的模型,但我國車輛每年12%的速度增長,遠遠超出了其系統的設計范疇。有好的信號系統,如果駕駛員不遵守交通規則,交通優化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智能交通發展前景分析
2015-2020年間,智能交通要在公路電子收費、交通信息服務、交通運行監管、集裝箱運輸、公交車輛、營運車輛及船舶動態監管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和產業化,到2020年總產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
為實現達到這一目標,政府將開放一部分地理信息資源與企業開展合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內容加工和增值服務,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增強多層次服務供給能力;同時,要加快研究建立技術、應用和資本共同引領的智能交通產業發展模式。
到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形成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要求的智能交通體系,實現跨區域、大規模的智能交通集成應用和協同運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務和高效的物流服務,為21世紀中葉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智能交通發展趨勢展望
(一)綜合交通智能化協同與服務
國外發達國家從基礎設施與裝備一體化、多種運輸裝備集成設計、運營調度與服務一體化等多個方面,充分實現綜合貨物運輸方式間的信息共享,不斷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務水平。近年來我國各種運輸方式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多種運輸方式間的信息交互服務滯后,制約了綜合交通協同與高效服務。未來隨著綜合交通的發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務技術將得到充分發展和應用,
(二)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智能化保障
交通安全是我國交通領域長期面臨的嚴峻問題,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的智能化保障將是未來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交通安全涉及交通系統的多個要素,僅僅從單一因素不能從根本上改善交通安全水平,未來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的智能化保障將重點集中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分析事故成因、演化規律、管控策略以及設計主動安全技術和管理方法,從人--車--路協調的角度實現交通安全運行防控一體化。
(三)智能交通系統技術體系和標準化體系的完善
我國現有的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框架和標準化體系是20世紀末借鑒國際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制定的。應該說,這個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對引領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主要內容是符合技術發展走向和我國的應用實際的。同時,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發展中,立足國情創新發展了許多智能交通新的應用和技術,成效突出??偨Y發展成果,立足國情,跟蹤國際新技術發展動態,適時完善和豐富我國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框架,將是未來我國智能交通系統領域的重要工作。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細、準確、完善和智能的服務,將是智能交通系統面向公眾服務的重要方向。這些服務的提供將加速交通產業生態圈的跨界融合,汽車制造業、汽車服務業、交通運營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智能交通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將是大趨勢。
結語: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日益提升,適應智能汽車發展的交通應做哪些相應的變革是今后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就現階段來說,部分車已經能夠實現自動駕駛或者輔助駕駛,但這部分車在行駛過程中就不免受到其他非智能汽車的干擾,給行車過程造成危險。
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的增多,師德目前出現了滴滴打車等出租車的招車軟件,以及定制化公交等服務,人們的出行模式在逐漸發生著變化。如果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得到普及,或許買車就不在是一種必要,直接租賃方式將成為人們實現出行的重要方式,這樣停車難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